肺癌基因檢測已納健保 11月起附報告才給付標靶藥
評析:醫院在檢測病患是否確診癌症時,就會順便對檢體做基因檢查,以便之後安排療程時作業,這部分的檢查費用也是由健保支付,但有些地區的中小型醫院由於人力、資源及設備的關係,所以這部分的檢查就只能委外處理,造就有些地區的病患看病的費用會較都會區大型醫院來得高
肺癌基因檢測已納健保 11月起附報告才給付標靶藥
2019-09-30 16:50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即時報導
台灣每年新增上萬名肺癌患者,其中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人數最多,可接受標靶藥物治療。過去基因檢測價格高昂,部分病人無力負擔,醫師直接開藥恐被抽審核刪。衛福部健保署九月起給付具認證實驗室的基因檢測費用,並規定自11月起,需檢附認證實驗室的基因檢測報告,才給付三種肺癌標靶藥。
健保署26日公告公告修訂,艾瑞莎、妥復克、得舒緩的給付規定,醫師若開立這三種肺癌標靶藥物,需檢附符合健保規定認證實驗室,以體外診斷醫療器材檢測(IVD)或實驗室自行研發檢測(LDT)檢驗的EGFR基因檢測結果報告,才會給付。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過去健保尚未給付基因檢測時,部分肺癌患者檢測費用由藥廠承擔,導致藥價內含檢測成本難以調降。為了保障檢測品質、支持精準醫療,健保署去年起邀集相關藥廠多次協商,決議今年九月一日起,針對通過TAF(全國認證基金會)、CAP(美國病理學會)或台灣病理學會的分子實驗室認證實驗室,給付IVD基因檢測8252元、LDT基因檢測6755元。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過去健保規定不明確,當病人無法負擔八千到一萬元的基因檢測費用,醫師只能依各院內控原則或臨床經驗決定是否開藥,療效難預估,藥費也可能被核刪。這次修正保障病人接受高品質基因檢測,醫師也有可信賴的結果做為開藥依據,對醫病雙方都有益。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表示,基因檢測納入給付,可幫助經濟弱勢病人有機會第一線治療就有標靶藥,不需先經過化療,確認沒效才能得到給付。
陳崇裕說,過去因檢測品質差異大,有些人因為檢體數量不足、測不出EGFR突變,自費用標靶藥卻有效。現在健保給付引導病人到認證實驗室檢測,敏感度和準確率都達九成以上,可用藥卻測不出來的比率應會更低。
陳晉興表示,基因檢測需切片取得足夠檢體,有些病人身體虛弱、承受不了,可選擇抽血做基因檢測,但此技術價格較高,需自費約一萬五千元,目前健保不給付。
肺癌高居我國癌症十大死因首位,醫界致力提升治療效率,為患者爭取存活期。圖/123RF
肺癌高居我國癌症十大死因首位,醫界致力提升治療效率,為患者爭取存活期。圖/123R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