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3

肝癌末期標靶選擇多一款 元旦已納健保給付

評析:台灣的健保真的很好,造福了很多人,雖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可透過實支實付醫療險加強),但比上不足,比下超有餘,所以要好好愛護台灣健保,不要濫用醫療資源


肝癌末期標靶選擇多一款 元旦已納健保給付

2020-01-03 18:18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肝癌末期患者,過去第一線的標靶藥物選擇單一,即使患者使用後,疾病仍控制不佳,或是出現嚴重的副作用也沒有其他選擇,台灣去年11月已核准另一款第一線標靶藥物,並於今年元旦納入健保給付,增加患者在肝癌末期時,第一線用藥的選擇。

北榮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近年台灣在肝癌防治上效果不錯,早期肝癌患者發現的比率提高,但根據2016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肝癌人數仍位居十大癌症的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二;肝癌末期的患者,能夠使用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僅有一種,導致出現種種副作用後,仍沒有其他的選項。

不過,我國去年核准另一款第一線標靶藥物,趙毅表示,從一項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中看到新一代的標靶藥物與傳統第一線標靶相比,新一代的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不亞於傳統第一線標靶藥物的存活期12.3個月,治療方面新一代標靶藥,無惡化存活期的效果是傳統標靶的2倍;疾病無惡化時間超過傳統標靶的2倍;腫瘤客觀反應率較傳統標靶提高2倍。

一位70歲的肝癌患者鄧伯伯,前年健檢發現七公分肝癌腫瘤,手術切除後,使用傳統標靶治療,副作用導致嚴重手腳脫皮,且疼痛不堪,無法穿鞋走路,每天僅能久坐在家,後續停用標靶改採免疫治療,才慢慢恢復生活品質,但近期又因為不明原因,肝癌腫瘤指數升高,自費使用新一代標靶才慢慢恢復。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林錫銘表示,肝癌患者根據統計以男性比率居高,且年齡多落在40歲上下,多為家庭經濟支柱,晚期肝癌的患者,經常無力負擔新藥的費用,也不願意拖累家人,最後選擇放棄治療,新一代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後,能大幅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服藥則是採每天服用一次,相對於過去便利,更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